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

參訪妙吉祥精舍

住持:見證法師

  • 2012年1月參訪旗山妙吉祥精舍見證法師記錄

    • 參訪旗山妙吉祥精舍見證法師記錄
      ◎師兄:可以請法師分享學佛的過程嗎?
      ◎法師:從哪裡開始講?
      ◎師兄:從頭開始講啦!
      ◎法師:
      我在尚未出家前,有在養殖魚類,是在培植復育櫻花鉤吻鮭,有成功。在尚未遇到國際保育動物之前,有一天,有一條魚跳出來,我聽到牠說:「生命是共同的」,我就想:「那還要再做下去嗎?」後來遇到國際保育動物,就不能再養了…
      ◎師兄:法師住在哪裡?
      ◎法師:枋寮。
      ◎法師:不能再養魚之後,因為我從小就會打坐,就開始找修行,聽說有個人打坐的時候會飛,我就去找他,但他不是真的會飛起來,而是他的身體會動,…後來,又遇到有個居士,我問他怎麼修行,他就跟我說:修行就六個字,我問是哪六個字?他說就是「南無阿彌陀佛」!我那時也不知道什麼是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但回去便照著一直唸,就這樣持續了三年。工作時唸的時候,同事看到了就對著我「結手印」(註:法師很風趣,其實是同事覺得法師很奇怪,所以用手比出動作表示他精神方面有了問題),一直唸之後,對世上一切都沒有了欲望,不會想要什麼東西,連生命也不要了。後來,慢慢的也越來越沒有妄想…後來就剛好聽到人家講經,聽到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我聽了就恍然大悟:原來世間的「相」都是假相,都是虛妄的!
      ◎問:請問法師為何有辦法能夠持續下去而且唸了三年?
      ◎法師:因為我想修行!
      ◎師兄:就能夠信受奉行!
      ◎法師:
      1. 我也沒有去問說唸這個有什麼好處,就一直唸,從早唸到晚,工作的時候也唸。我是做電線裡面的彎管,我就一邊工作一邊唸,一直唸就越專心,後來做到廠裡面的同事要把我帶到外面去,他跟我說:「我們來談一談」,他說:「我們一天做八千支,你一天做一萬六千支,那你要讓老闆怎麼看待我們?」我聽了就說「對不起」,之後,我唸「南無阿彌陀佛」更快,所以做得又更快,只是做完了自己的分量後,就做他們的,讓他們在旁邊休息,這樣他們就不會講話了。到最後,全部我都做完了,也都學會了。
      2. 學會了之後,我還是一直唸佛,工作也唸佛,騎車也唸佛,我都沒有在跟人家聊天的,念到心力很強,可是那個時候還是想要離開那個工廠,因為我都學會了嘛,就去找小港那邊有個塑膠工廠,跟他合夥,在合夥之前,因為我聽到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所以我知道世間的相都是虛妄的,既然都是虛妄的,我就知道原來有相的東西都是幻化的,怎麼求都求不到當你求到的時候,它就變化了,…
      3. 因此,我想要了解這個虛妄的道理,我就問別人要去哪裡才能了解?人家就告訴我這要去出家人的地方才能了解,於是,我就去道場當義工,一邊當義工,一邊並準備開工廠。在佛光山當義工的過程中,認識了一位義工,後來他離開了佛光山,我還在那裏,有一次我接到他的電話說:「黃居士,我替你報名了一個月的三壇大戒的義工。」但他沒有經過我同意,就替我報名去台中清涼寺三壇大戒的義工。我聽了之後嚇到,就說:「我要去開工廠了,你還替我報名當一個月的義工?」他說:「你不是沒有在做工作嗎?」我說:「對啊我現在沒有工作,但是我有準備要開工廠啊!」
      4. 不過,我還是到了台中清涼寺去當義工,想說那當一個禮拜好了。第一天去就先打坐,打坐完之後,我就在哪裡泡茶。就有個師父跟我說:「你出家的因緣已經到了!」我將說還有罣礙。師父就說:「不要把因果給別人擔。」這句話深深的刺到了我的心!因為我本來想等我媽媽往生了之後再出家,及果聽了他這句話之後,我就想:「這樣好像變成我希望我媽媽趕快往生,我才能出家了。不行啊,這樣我先出家再說了!」所以我就有心要出家了。
      5. 第二個,就是這個師父又說:「你是發願來度人的,但是到現在都沒有度人,反而是蝦兵蝦將跟了一堆!」我聽了之後,就想到之前我叔叔是一貫道的,我要做魚蝦的時候,他曾告訴我殺生的事不要做!我就回應他說過:「你度人,我度蝦子。」那時我不懂,以為自己養殖魚蝦就是在度牠們,其實是自己為了賺錢,這不對!因此,我聽了這位師父的話之後,我就知道出家的時候到了!覺得很高興!師父就說:「明天早課時,如果看到你來,就是要剃度了。」我也不知道什麼早課,就很高興,就想不必等到明天,我現在就可以決定了。
      6. 因為很高興,我就打電話給我哥哥,說我要出家了。在這之前,我哥哥有打一通電話給我,說要介紹我去大陸做美容美髮的工作。我就說我又不會美容美髮,…現在先不要說這個,我在當義工。等我掛上電話之後,空中有個聲音說:「你先不要答應,還有更好的工作等著你。」我就覺得奇怪,什麼更好的工作?怎麼會有聲音?是不是旁邊有人聽到我在講電話所說的?可是旁邊並沒有人!
      7. 當天晚上就遇到這位師父了。我就決定要出家了。隔天早上我就去做早課,有楞嚴咒、大悲咒等,我都看不懂。
      8. 在受三壇大戒的第三天懺摩時,懺摩就是拜佛號,懺悔,三百多個出家人在那裡,懺悔一開始,心裡就一直感傷起來,開始回憶,…別人有沒有我不知道,拜下去的時候,上面的人說要懺悔,就是反省自己做錯的事。當我眼睛閉起來時,就像錄影帶一樣,過去就一幕一幕的一直過去,一直跑出來,那時我是二十八歲的尾端,等我站起來眼睛張開後,那個畫面也沒有跑掉,越是想到過去的點點滴滴,有好的也有壞的,所有的因緣都沒有滅只要你有經過的,都跑出來,就這樣一直跑一直跑,跑到我五歲時,人家問我:「孩子,你長大之後要做什麼?」我說:「我長大之後要當和尚。」孩子的童言童語一句話!人家問:「和尚是做什麼的你知道嗎?」我說:「我不知道!」所以整個過程都跑出來,跑到我媽媽懷孕時的肚子裡,…然後就沒有了,就這樣兩個多小時的時間。如果再繼續拜下去,就很殊勝了。這一期生命的現象都跑出來了,才知道什麼叫做善?什麼叫做惡?之後才會去改善,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就這樣把二十八年來的身口意業的種種所影,都跑出來,哭到眼淚鼻涕都出來了。…全場的人都是哭的比較多。
      9. 懺悔是一種行門,一般都是「往昔所造諸惡業」,不然就是佛號,但是大部分人都只是唸一唸、感傷而已,…後來我用功之後,才知道原來懺悔就是要把自己過去累世的身口意的習氣了解之後,再轉變,這才是懺悔。
      ◎    師兄:請教法師,從您從一開始唸佛號,到可以唸像現在這樣的狀況,是花了多久的時間?
      ◎    法師:不久既可以這樣了。
      ◎    師兄:您說的不久是指一個禮拜、十天還是?
      ◎    法師:剛開始都是用唸的,但唸到後來就變成…(示範)了!
      ◎    師兄:因為之前我有跟他們說過前後二者的差別,現在聽到法師這樣說,便再請法師現身說法,唸經就是要念到這樣,不是用喉嚨唸。
      ◎    問:女生也是要這樣嗎?
      ◎    師兄:都是這樣!…這個我們私底下再聊,不要耽誤法師繼續說!
      ◎    法師:
      1. 懺摩完那些過程,之後出來就遇到一位法師,過去他是和我一起修行的人,那一次他也是懺子,一樣是戒子啦,但是他不簡單,為什麼不簡單?也是因緣啦,他在佛學院教書,他說他如果要出家,一定要像佛經說的所有的因緣俱足才要出家,就是要眼耳鼻舌身意都通達,他才會出家。
      2. 這個法師他把所有都布施出去,他都是在做教育,教育出家人,在家居士他沒有教。…那時他是當戒子,我也是當戒子,他觀察我一個月後,就叫我去房間,我就問他要如何修行?我問他我需不需要唸佛學院?他說:「我觀察你一段時間了,以你的根器,不必唸佛學院,還可以教佛學院。」我聽了很驚訝,怎麼可能?我都不懂啊!他說:「我觀察你一個月了,過去世中,我們是西藏在一起的親兄弟。」我就說:「我不認識你,你也不認識我。」他就說:「你是走普賢行願的。」我就說:「普賢長什麼樣子我也不知道,什麼叫做普賢?」他就說:「以後你就知到了。」我就問他:「那你呢?」他說:「我是教禪的。」我又問:「那有緣我們還可以在一起嗎?」他就說:「自從分開之後就沒有在一起了。以後如果有因緣,還會在一起。」然後他就寫了一些經書叫我用功,並教我打坐及盤腿。盤腿時,腳都不能翹起來。他又教我要依經典的義理去修行,說這樣以後我就能夠走蠻好的路。我就問:「是這樣喔?」他就說:「是啊!」
      3. 之後,他離開戒場後,就…了,寺院就趕經懺、辦法會,有…、華嚴法會,我就唸唸唸,心想:「唸這個,怎麼修行啊?」…
      4. 有一天在外面參訪,就想先誦經跟人結緣,之後再來用功。九個月之後,就來到這裡用功。來到這裡之後,裡面都都沒有大藏經,這樣我怎麼用功呢?心想:「我也不懂,不然就來誦經,不然就唸佛,來拼唸佛往生西方吧!」唸頭一起之後,要開始用功,也沒有人護持啊!
      5. 隔天,有個居士來按門鈴,來我這裡和我談一談之後,就給我一包紅包,就出去了。這是因為他的姪子生病,我有去關心、開示,他的姪子的腦逐漸萎縮,兩年後往生了,所以在他姪子往生後,他來找我,包了一包紅包,他離開後,紅包我抽出來,剛好是一張支票,六萬多,剛好買一套大正藏,可以用功了。
      6. 買了大藏經後,要用功九十天,沒有人煮東西給我吃,怎麼辦?要人護持啊,我就打電話給一個幫忙煮飯菜的菩薩,就跟她說:「我沒有人護持,如果你知道有比丘尼或比丘願意護持我,願意煮東西給出家人吃的,替我留意一下!」她就說:「可是我認識沒多少人,只知道有一位四五十歲的比丘尼…」那時候我二十多歲而已。我就問:「那她住在哪裡?」她說:「住在光德寺。」接下來隔兩天我又打電話,跟她說:「你認識的那個住在光德寺的比丘尼,差不多再兩個月就要離開光德寺了,我再等兩個月好了。」她就說:「不可能啦,人家住得好好的!你怎麼說人家要離開?」我就說:「到時後她去找你時,你就帶她來。」她仍舊說不可能。
      7. 之後過了一個月,她去找她。我就跟她說:「就是她,你把她帶過來。」她就說:「沒有啦,人家說他住得不錯!」結果再過了一個月,她去找她,說她待不下去了。我就跟她說:「你把她帶過來,她就會來了。」她就說:「真的假的?」我就說:「你跟她說,有個法師要用功,看她願不願意來煮飯給她吃?」結果她跟她說一說,她就說好,就來了。
      8. 我在樓上九十天,她每天送中餐來給我吃。她護持我用功九十天,這段時間我把所有的緣都放下,沒有接電話,也沒有離開房間,專心用功,我用功是唸南無阿彌陀佛,求往生,看能不能趕快離開人世間。
      ◎師兄:般舟三昧!
      ◎法師:
      1、會起來一邊走一邊唸,一開始妄想一堆,後來妄想漸漸消失了,唸到十多天的時候,昏沉,打瞌睡,…之後,我就一邊走一邊唸南無阿彌陀佛,用手把眼睛撐開,還是很疲勞,眼睛看,前方霧霧的,…之後,我再用手把眼睛撐開,繼續一邊走一邊唸南無阿彌陀佛,結果眼睛是亮的,外面變暗的。在我們極度昏沉時,眼睛是看不見外面的。
      2、…唸到很難過時,我就看佛像,頂禮,就開始懺悔,可能唸不下去了。…我記得那時才拜了一拜而已,但起來已經五分鐘了。就想:「奇怪,怎麼這麼快?不行,要懺悔!」之後看到大正藏中的大方廣華嚴經華嚴部,想說:「不然這樣好了,無法去西方,這修行不好修,只有十幾天而已,拼不過,怎麼辦?不然來看佛經好了。」
      3、但是看經我又不會看,也沒看過,就用唸的而已。九十天就重算,一直唸,唸到精神一直好起來,八十華嚴剛好八十天看完,一天唸一卷,從早唸到晚,從六點天色能看到光時開始唸,唸到凌晨十二點完再打坐,打坐時就想今天唸經的那些字,沒有想意涵,而經文就會一直從心中跑出來。
      4、第二天就唸第二卷,也是同樣的情況,從第三卷開始,經文的涵義就慢慢跑出來了,原來這些都是從自性而生的,原來菩薩就要有這種精神,原來妄想、造業就是這樣,…一直唸,唸到每天精神都很好。唸完九十天後,便對邏輯稍微通達,因為經義自己會跑出來。
      5、晚上在唸經時,經義就會跑出來,透明的,會自己跑出來,這就是我們的本性。
      6、如果你沒有雜染、汙染,你過去世所修的就會一直跑出來,原本俱足的智慧就會慢慢的相應了。那是你越清明、沒有雜念、越沒有執著、越專心,就越相應。這樣一直跑出來之後,我對華嚴思想的奧義就很清楚了。
      ◎    師兄:請教法師,您說的是八十華嚴?
      ◎    法師:
      1. 八十華嚴!一直看就一直法喜,經義思想一直從內心跑出來,透明的,會自己跑出來,想說奇怪這是幻覺,還是卡通影片?
      2. 出來之後就開始去關懷病人,好像那個很痛苦的病人,跟他開示之後,他的痛轉移,就變不痛了,還很專心聽你講。還有去勸人病很重的,告訴他不要把病看得那麼重,說一說之後,他的心結就開了。不然一般人老了會怕。
      3. 因為我經過心靈的變化,所以不管是各行各業的人,他們的煩惱和我執,我都可以替他開解。
      4. 我第二次用功,是妙法蓮華經,也是沒有基礎,笨笨的修而已,也是她護持的。要看經之前就先打坐,第一週就一天一食,日中一食,再隔一週就兩天一食,再隔一週就都沒吃(斷食),再隔一週就兩天一食,再隔一週就一天一食(逐漸恢復),剛好一個月吃十一餐。
      5. 斷食那一週在打坐,到第三天的時候,在看經書,精神很好,我看經都是一天看一卷,一週剛好看一遍。看的時候都是精神專注,看到第三天時,肚子餓,鼻子聞到的味道,很清,人家在煮什麼、放什麼都知道,鄰居在煮什麼,風一吹,就有影像跑出來,外面的色塵跑出來,…我就想:「我現在是在看經,這樣打妄想是不對的。」之後我就恢復了,影像就過去了,就很清明了。
      6. 到最後一天打坐時,唸到法華經的最後八個字時,我唸了一小時。為何唸不過呢?我明明看就應該唸那個字,結果下面那個字跑上來,變成唸到下面那個字去了。整個人就是麻和痛,…
      ◎問:有昏沉嗎?
      ◎法師:
      1、沒有昏沉,因為我們全身的痛,色身的痛,唸出來就是別的字。痛到你對念頭無法自主,念頭會自己跑出來,無法讓它延續。痛到這樣!唸圓滿之後,全身好像有電流穿過,整個暢通,整個人平安。
      2、平安之後,我就出去了,之後,妙華蓮華經只要你經文唸出來,我就會解釋了。出去之後,在高雄,我連續四十小時沒有睡覺,有人請法,說他有煩惱,煩惱解決了,就再叫別人來,那個人聽了覺得很好,又再叫他的朋友來。連續四十小時沒有睡覺,讓大家請法,這就是法喜充滿。
      ◎問:我聽法師這樣講,法師您是累世有修行,這一世就是很利根,但如果是一般人如何能夠這樣?
      ◎法師:有一點很重要,就是要發心!心願要強,就會熟能生巧,勤能補拙。…一般人是沒有辦法把過去世所修的貫通、延續。
      ◎問:法師除了累世有修行,而且這一世一開始心力就很強!
      ◎師兄:《六祖壇經》中有一段說:有位比丘尼法師去問惠能《涅槃經》,六祖惠能就跟她說:「我不認識字。」比丘尼就問惠能:「你都不認識字,怎麼解釋給我聽?」惠能就說:「你把經文唸出來後,我自然就會解釋了。」那個「我」破了之後,那個本自俱足的智慧就會顯現。法師真不簡單!
      ◎法師:
      1、然後,因緣就是這樣,利益很多人。…
      2、有位學佛很久,經典倒背如流的人,還有那些佛學院的院長、教務長都會來找他問他佛法各宗派的法義,各宗派的法義都會有它沒辦法貫通之處,都會有它堅持的思想。他有拿出來問我。
      3、他問我的時候,那一天,我是要去關懷一個車禍後被節肢的人。我進去後,跟那位被節肢的病患說:「你的心要轉,不然你的肉體那個痛感會很嚴重,但如果你想要解脫你的肉體,就不要想你的身體會怎樣,就像睡著了一樣,不知道痛了。」那位病人就說:「真的假的?」我就說:「如果痛苦是真的,睡著後應該還是會痛,就是因為痛苦是假的,所以你這是『我執』。」
      ◎師兄:法師說的,這在醫學上的名詞叫做「創傷症候群」,傷口其實已經好了。
      ◎法師:之後一段時間,他出院了,他太太又打電話給我,叫我去他家關心,他聽了我這些心的道裡聽得很高興,就跟他那位學佛很久的朋友講,所以那位朋友就去他家。我一進去,他那位學佛很久的朋友躺在客廳,我不知道他學佛很久了,看到他,向他說阿彌陀佛,他都不理我。…說:「我沒有在學這個啦!」
      1、等我向那位節肢的病患開示完之後,他就從客廳的沙發上爬起來,問我:「師父,請問上下?」會講「上下」的是沒有學佛的嗎?我就說:「見證」,他就說:「你的心法開示的不錯,我有些問題可以請教你嗎?」我說:「可以。」於是,他就把各宗派的無法貫通之處,拿出來問我。我就跟他說,輕而易舉,回答之後,他就恍然大悟。
      2、他問:「你這麼年輕,是在哪裡教書?」我說:「沒有!」他繼續問:「如果沒有,那你讀哪個佛學院?」我又說:「沒有!」他就說:「沒有?那你是讀哪裡?」我就說:「我都在社會,會不會是社會大學?」他就說:「師父,你很特殊!沒有讀書,卻可以把各宗派無法貫通之處,輕而易舉的貫通起來!」我就說:「很簡單,你手拿起來,你學了你那一脈的東西之後,到了頂點,你必須要下來,去參訪別脈,如果你沒有去參訪的這個過程,你不知道如何去銜接,就沒有辦法去貫通。
      3、這就是根本智先修之後,再去啟發後德智,根本智就是貪嗔癡慢疑要不見,你現在就是在的貪嗔癡慢疑的「慢」之中,最高的這個!因為你這個高的思想,所以沒辦法去看不高的思想,你要從高的思想再恢復到不高的思想,這些思想才能跑出來,才能夠容忍那些不同角度的說法。這樣你才能夠貫通,因為你沒有根本智。我這樣說之後,他就安靜了。其實這是華嚴思想。
      4、他就說:「原來是這樣啊!那我再請教一個問題,為何王羲之和弘一大師一開始寫書法字時很規矩,但後來的字體就很自在隨興?這是什麼因緣?」我就說:「很簡單,一開始我們的煩惱業障多,所以要受「戒」來規範內心,所以寫出來的字就是工整的,之後,他的心已經被戒所束縛了,不會再犯戒了,所以不管他到哪裡都不會造業,因為他的基礎功夫已經踏實了,就可以揮灑自如。但那不是天生的,一開始要把正統的東西學得很好,都融會貫通了,才能如此。所以,如果我們的基礎打好了,不管要蓋多高的樓都可以。很簡單的道理就是這樣而已。他就說:「是喔,我怎麼都沒有想到!」之後他什麼都問,我也什麼都替他解決。他就問:「師父,這是誰教你的?」我就說:「沒有人教我,只要用功,體性的東西就都可以通達。」
      5、如果是學術和學術會有爭論,爭論後他沒辦法放下他的我執,從一山看另外一山,但其實世界是一體的!手指和手指一樣嗎?一樣啊,都是同一體啊!為何不回到本體?只要把「我」放下,就好修行了。
      6、之前我有三年專心唸佛的基礎,但因為還有工作,所以還是有雜質,到了這裡之後,就沒有雜質了。也沒有人教,就是這樣唸,唸五方文殊智慧咒(華嚴字母的前五字),唸到金剛經一直跑出來,這樣唸一個月,晚上怕吵到鄰居會唸比較小聲,白天就會唸得很大聲,唸到那位比丘尼說:「法師,你在用功的那個月,每天天空都會有飛機,飛機怎麼這麼多?」(註:因為法師念咒的聲音很像飛機聲)唸到金剛經的經文跑出來,然後我就拿金剛經出來看,以前看不懂,但現在我一邊唸五方文殊智慧咒,一邊看金剛經。…
      ◎問:請問那句咒語是什麼意思?
      ◎法師:
      1、五方佛或五方文殊智慧咒,也就是華嚴字母的前五字,五方佛就是東、西、南、北、中央五尊佛,你唸這五個字,就是念這五尊佛。我一就一直唸,唸到金剛經的經文像琉璃一樣一直跑出來,我就很高興,因為從來沒這樣過,就趕快拿金剛經出來,眼睛看經文,口中繼續唸五方文殊智慧咒,心便越來越清澈。
      2、所以佛陀說:「心如果清澈,東西就會顯現。」那為什麼東西不會顯現?這是思想的問題。就是你的心有雜染,所以無法超越多元空間、那個環境、那個思想,會起很多人不相信有這些東西,但你如果修行到這個程度,就可以體會到。
      ◎師兄:很多人體驗沒有到哪裡,就信不下去,所以說「信為道源功德母」。
      ◎法師:我唸到「信為道源功德母」這一篇時,就會知道原來要相信,才會生出功德。如果沒有信,功德生不出來。
      ◎問:我們要體會到體的根源,就是要先找一個行門,專心去深入。
      ◎法師:
      1、對。因為「行門難立」,人的妄想多。因為現代人都沒有行門,要回歸本性,必須要先立一個門。什麼叫「行門」?就是腳踏實地,一直延續的那個法。你立了之後就不能懷疑,要有善知識教你行門,如果懷疑,就不會生出功德。
      2、如果要有甚麼好處才要去做,這就是我執,就是貪念,有貪念就會起較量,起較量就會有懷疑,有懷疑就會阻斷你的路,就不會生出功德。
      3、你知道「佛」是從誰生的嗎?一貫道說佛是他老母生的,其實佛是「自性」生的,自性般若生的。
      4、不管你修什麼法,用哪個方式入定,都是要讓你去看到念頭的貪嗔癡,所以要去深入,…無貪、無嗔、無癡叫做根本智慧,根本的智慧就是一切都無。你所有修的就是去除從根本跑出來的妄想。
      5、不必跟別人比較,也沒有捷徑,都一定要唸到你的妄想都翻騰過去、沒有了。
      佛法是入智慧之海,大海為什麼能度一切的事物?廢水汙水都流入海,照理說海應該是很髒的,那為何海仍然能夠讓眾生活得很快樂?就是因為它有翻騰的作用。因為自性之海可以翻騰所有的東西,可以將所有的妄念雜念都翻騰過去。可以將它們都淨化掉,你要用一個方法把進來的東西淨化掉,那就是定力,那個定力如果定久了、習慣了,你看到那些就不會產生執著,但是所有的滋味、還有它的過程、因緣、生滅都能夠清楚體會。
      6、因為你在專注的時候,可以看到你念頭的作用,你這些妄想會跑出來,…這叫做「照」,「照見五蘊皆空」的「照」。你要自己能照自己,這樣你才能夠照得住,因緣會越來越寬,你才能夠看你自己越來越寬,這樣你才能「照見五蘊皆空」…
      ◎問:就是先照見自己的貪嗔癡。
      ◎法師:對,所有的東西都是為了要照你的貪嗔癡,讓貪嗔癡恢復到沒有。這樣你才能夠將經典裡面說的種種法門的修行,才能夠…,不然,各宗各派的法門很多,真的是行門難立!很多人也都是這樣唸一唸,但都是文學思想…無法和修行結合起來。
      ◎法師的弟子:拿鏡子來照自己比較清楚。
      ◎問:鏡子不能動,這需要定力。
      ◎法師:其實他是這樣表達的,也不是說拿的這個鏡子不能動,有時你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,但其實有鏡子是有「能」、「所」的,你要拿到鏡子不能動才能清楚的照到自己,但其實在「動」之中也能照自己,
      ◎師兄:要一體同觀。
      ◎法師:
      1、不能是二分法,所以佛陀說:說法者不能落入兩邊,法是絕對的。不管會動不會動,你自己都要照得到,這就是《楞嚴經》說的:「動靜二相,了然不生。」這才是佛法。
      2、如果你沒有這樣的體會,去讀書時,聽到老師這樣說,你也覺得沒錯。拿鏡子的手會作用、會痠啊!只要你還有呼吸就會動,…要小心,講的人是看了經典之後用觀念去說、去比喻的,但是聽到的人會落入執著。以後他會說,我聽老師這樣說,我就用手拿著鏡子,他以為不動就叫做定力,但是這能夠撐多久?這樣也無法解脫啊!像憲兵站在那裏都不會動,這樣會讓他落入了這種因緣。這也是「相似佛法」。
      3、…有個教禪的法師說:「語言說出來的都有相。」比如說杯子有沒有相?眼鏡有沒有相?都有相。如果小孩子生出來沒有看過吃過梅子,他望梅就不會止渴,為什麼?因為他沒有經驗,所以沒有落入意識。這時候我們的語言對他有沒有相?沒有!
      4、佛法在《大乘起信論》中教你離開語言相,就是叫你離開你學習過的意識現象,就你不要執著,但是它是存在,存在裡面的通用,知道就好,但是不能執著它的對與錯。
      5、「空氣」有沒有相?「空」有沒有相?
      ◎    師兄:如果要嚴格來說,也是有一個虛空相。
      ◎    法師:
      1. 所以他真的無相所以要假方便立名,這種假方便的東西,世俗人都會覺得是有相。所以都陷在有無的對立之中。這樣就變成執著了,在意識中無法超越。有智慧,定力也有到了那個程度了,但是沒辦法解脫。因為受到了文字的束縛綑綁,所以文學家幾乎都讓文字所束縛住了。修行要離開文字、語言相、所緣相,不要執著,這需要訓練。
      2. 要如何專注於佛法?就是要有行門。華嚴思想的階段是信、解、行、證,在「信」的實後就可以有行門,如果沒有「行」就無法「證」。
      3. 行門立了之後,佛法很簡單就是把我們的妄想妄念喊停,要如何喊停?就是要經過用功。就像我一開始是念南無阿彌陀佛,念了三年,才慢慢和外在的世界中斷。如果我沒有唸那些佛號,世間的習慣還是一樣,無法改變。沒有那麼多雜染之後,才有因緣可以修行。之後又看不懂經典,又沒有各宗各派的…
      ◎    師兄:汙染!
      ◎    法師:沒有各宗各派的思想、框架,也剛好有些些因緣,可以說是誤打誤撞。出家也是別人替我報名的,也不是我刻意要去出家的。就是因為有這些因緣,才能夠修行。這就是師父我將修行要建立行門的訣竅告訴你們,不管你們是在上班或上課,每天都要有固定的功課,如果沒有功課,就會覺得無聊想找人聊天,就會作這個做那個。…如果這樣慢慢用心,智慧就會顯現。這些都要一直學習,要用心,在學習的過程中,不是像這樣聽一聽就可以了,有些人聽知道,看也知道,但是自己做不來
      ◎    師兄:聞思修的「修」沒有入!
      ◎    法師:對,「修」沒有入!真的不好入啦!
      ◎    師兄:這位師兄是學心理學的,希望藉由佛法和心理學的結合,可以幫助眾生。
      ◎問:我看過一個修行人寫的書,他自我觀照內心之後,發現情緒的根源其實都是恐懼?我想請教法師,是不是如他所說?
      ◎法師:
      不是,我們的根源是沒有恐懼的,絕對是清淨的!
      他會覺得是恐懼,世因為他只看到情緒的根,沒有看到源。
      ◎問:當然他還沒有體會到本性,但是他也是用靜心的方法,看到我們有很多情緒都是由恐懼為出發點的。
      ◎法師:情緒不是以恐懼為出發點,是因為有所執著貪愛,因為貪愛才會恐懼,貪愛就會執著。
      ◎問:所以更前面是執著?
      ◎法師:
      1. 是執著。他為什麼會執著?因為他認知的觀念是以為「有」,…比如說深層的躁鬱,你的種種,你的耳朵對聲音的那些,因為耳朵對一切聲音不滅,進來之後的種子不滅。所以,進入耳識的東西不滅,那個執著就是根,必須先把那個根拿掉,那個種子拿掉,翻騰過去。
      2. 但是我們已經都落入印象了。眼睛看到的,耳朵聽到的,你都有個意識,當你這些我執的需求在耳朵這邊時,例如你喜歡音樂,聽到優美的音樂就會很高興。當你又有一個更強的壓力去破壞你的音樂時,讓你的心無法去接受音樂時,你後來會對音樂產生排斥,這是因為你的心性在變化,我們的貪念產生的。
      3. 因為他看到自己的恐懼,就是他有執著,有時候我們恐懼,是因為你沒有那個印象,你對於這輩子沒有經驗過的東西,你一定會恐懼。例如說你打坐,到忽然進入寂靜之前的黑暗,你就會產生恐懼了,從來沒有經驗過,你就不敢再進入,不敢再繼續探討了。
      ◎問:這跟貪有什麼關係?
      ◎法師:執著於它就是貪,因為相應就是貪,因為我們貪性為愛,為何會貪?因為你順應,從來沒有就會產生排斥,你內心中那個很微細的貪,你沒有看到,覺得那個害怕不叫做貪,世因為你排斥它了。恐懼的執著也是貪的執著,你貪愛那個現象。
      ◎師兄:所以要也是貪,一定不要也是貪。
      ◎法師:所以你不曉得那是貪,以為那是恐懼,就是因為你習慣處於某個狀態,不然就害怕、恐懼。因為你以前的印象,對於沒有經驗過的,你就停下來,你內心從那個空寂產生出來的,你習慣用那個方式,所以你會恐懼,你離不開恐懼,…◎師兄:所以無有罣礙,無有恐怖。
      ◎法師:所以要遠離顛倒妄想,…事實上他會恐懼,因為他恐懼之前,有經過失敗。所以那個恐懼他會看得到。
      ◎問:我們要如何面對這樣的執著,怎麼樣轉化貪愛?
      ◎法師:要告訴他,你在恐懼以前,有怎樣的經驗?用回溯法去找根源。如果沒有找到根源,只是用一種方式,是不能徹底解決問題的。
      ◎問:為什麼要回溯呢?就佛法來講,也是講回溯嗎?
      ◎法師:對啊!回溯就是為了要面對它、看清楚,才能夠放下它。
      ◎問:那回溯是回溯事相,還是去回溯那個情緒的源頭?
      ◎法師:回溯事相之後,去解開那個情緒的源頭,讓他不再執著。
      ◎問:解開那個種下的種子?
      ◎法師:對,那個種下的因,對未來是沒有結果的,你要對這個種子的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都很清楚,才能夠叫他離開那個恐懼,那叫做「信」,那也要有功德力。
      ◎問:是他要有功德力,還是我要有功德力?
      ◎法師:
      1. 你要有功德力。你有功德力,你講他才會相信啊!你有功德力,冤親債主就不敢干擾。
      2. 「冤親」有一個是內心裡面的冤親、自我的冤親、情緒的冤親、自己的我執,第二個是外境的、仙界、靈界的冤親會干擾。
      3. 如果沒有冤親在干擾,你在說的時候,說服力強,這就是功德力。你有了功德力,他會聽你說,不會晃神,他會跟著你的語言,繼續回溯那個以前的情況,進去之後,你會看到情緒的癥結點,把它打開。
      4. 就像這樣(法師拿了一條繩子做示範),發生的事情…他一直打,打了好幾結,打得很緊,這端是你的情緒,這端是我的情緒…我現在告訴你,你講到那個癥結,可是你執著的一直抓著,放不下,我就跟你說:「那個癥結要打開啊!」我跟你講,你還越拉越緊,我想要拉你出來,但是你拉得越緊,那我放下,他那個結也沒有打開啊!那你放下呢,也沒有打開啊!所以我現在要拿一個尖銳的東西,從這個結裡面去處理,要慢慢震動,然後叫你的手放開,我的手放開,讓這個結有個空隙,然後你再從這邊,不是在那邊那個結的地方,要叫他的念頭來到這邊,才可能打開。
      ◎    問:那如果他一進去,他就「著」(黏著)在裡面了呢?
      ◎    法師:
      1. 他一定會著在裡面啊!…那你就要問他有沒有老實啊!他要老實地把以前的過程說出來,才有諮商啊,才有方法叫他離開那個恐懼啊!
      2. 但你要記得,現在有一種現象,要注意現在(重度)精神分裂的病人,他有保險,可以領保險金,看病又不用錢,所以他會不想好。
      ◎    師兄:這就是人的貪!
      ◎    問:所以案主本身一定要誠實!
      ◎法師:他一定要誠實,要有想解脫的動機,一定要清楚…
      ◎    問:因為我會發現有一種現象,就是把他帶到這個狀況了以後,他看到了這個以後,他不願意進去…
      ◎    法師:他不願意進去,他會害怕,他會害怕的原因是他會害怕未來也要面對這種現象。因此,你要創造一個讓他未來不會有這種害怕的方式叫他去用功。
      ◎    問:是要說服他說要真正面對它之後,才能解開?
      ◎    法師:如果他現在不想解開,用另一個方式把他的念頭帶到另一個的地方…
      ◎    問:如果他現在不想解開,就先放著?
      ◎    法師:就先放著,把他的念頭帶到這邊,讓他用功這邊…
      ◎    問:那就像練定力嘛…
      ◎    法師:
      1. 對,去練他的心和定力,…就像這樣,你心裡已經有受傷了,有個傷口每次經過就會倒,如果你一開始就將乾淨的水倒進去,他經過還是會掉下去,會傷心,…所以你就要拿一個比較強的,看是道理還是什麼,那個就想是石頭,要搬石頭來填它的洞,先暫時如此,等到洞中填補了石頭之後,石頭的中間還是會有縫隙,走過時仍會拐到腳,所以你要再慢慢放入砂礫、細沙繼續填補,最後再灌水進去,洞就平了。慢慢的一步一步來,用比較強的道理來補他的心,用他比較有興趣的念頭,…來面對這個比較強烈的。
      2. 等到他的心力堅固了,再叫他回來處理原本這個結。這些方式很多。但因為他內心裡的世界就是不願意去面對,這動機有很多種,例如,我不願意去面對,因為如果我面對了,還要面對家裡的人,我看到他們就討厭,我好了更討厭,我不好,他還會尊重我、害怕我。現在他這樣,我好了之後,我就不能去控制他們了。現在我可以藉這個,來要求道我想要的東西,去控制他們。
      ◎師兄:就跟小孩子一樣!
      ◎    問:法師,那你現在講的這種狀況,就變成他沒有動機了,他覺得這樣子好啊!那要怎麼讓他了解他這樣的方式不是究竟的?
      ◎    法師:你要慢慢跟他講,不是這樣就好,你還會煩惱,而且你這樣,對方看到了,有一天會放棄你…
      ◎    問:所以你永遠還是會有那種抓不住的感覺?
      ◎    法師:對!而且那不是根本的,而且要勸他說,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,如果這個苦來第二次,你會更害怕,你要相信這個絕對是的!不能用這個來控制任何東西,你要把實相說出來。實話難聽,實相難看。…例如問他:「為什麼要自殺?」他也不願意老實說啊!動機都不一樣!他每個東西之前的堅固執著都不一樣…
      ◎    問:所以我們終究是要去看他到底執著在哪一個點?
      ◎法師:因為他的情緒有很多,他打的結已經很多了。比如說,現在你現在有以前的第一、二、三、…二十個結,你要從哪裡開始解?
      ◎問:最好是能回溯到一開始的那個結。
      ◎法師:那這樣錯誤,你要先從這第二十個結開始解。
      ◎問:為什麼?剛才不是說要回溯嗎?
      ◎法師:要回溯沒錯,但你連這個都還沒有解,你想解開(最原始的)這個就沒辦法。這個很深層!
      ◎問:所以,要回溯要到最深層的這個,但是要處理時,是先處理最表層最近的這個?
      ◎法師:對!
      ◎問:那是要用什麼樣的方式處理呢?
      ◎法師:因為你要讓他先了解這個,先放下這個,然後再追回放下那一個,…因為他心境中有很多執著。
      ◎問:您在講的是越來越多的執著?
      ◎法師:對!
      ◎問:先從最近的這個執著開始?
      ◎法師:先讓他從最近的執著開始放開、放開,因為那個最深的執著很強烈,所以是一直放開,越來越深之後,才到那個最深的執著。
      ◎師兄:就是從表層的先挖,然後越挖越深。
      ◎問:所以剛才在講的不是事相的結,而是心理的結?
      ◎法師:是心理的結!因為事相沒有用啊,不管是在二十年前發生的,還是十年前發生的,都是同樣的啊!但心靈的就不一樣了!
      ◎問:那個結那個執著是越滾越大?
      ◎法師:對!
      ◎問:先從最前面的開始放開…
      ◎法師:對!這是因為你不是根器很強烈的人嘛,如果是根器很好的人,你直接進去,它就解了!
      ◎:那也是要看對方的狀況?
      ◎法師:對!要看對方的狀況,對方的狀況如果是一個包裹了很多爛泥巴的球,那你就一直幫他清嘛,清到最後就能看到光明了!
      ◎問:這個真的要很大的功德!
      ◎問:我再問下去就不知道到幾點了!
      ◎師兄:以後我們有因緣再經常來請教法師!
      ◎問:法師,那我再問一個問題!就是就「執著」來講,它比較偏向是信念的?還是情緒的?
      ◎法師:都有!它既是信念,也是情緒。
      ◎問:在心理學中,有的人說是情緒,有的人說是行為,有的人說是認知…就是信念嘛?
      ◎法師:認知、行為、情緒都是同一個觀念,是人把它分開的。例如,我打你的嘴巴,是不是一個行為?行為之前有我的念頭、信念,…可能是我喜歡你,打是愛、罵是情啊,我的信念是信念在哪一個?然後才會產生粗的行為!這個念頭也是一種行為,是內在的思想行為…行為和信念、念頭和情緒是一樣的、一體的,是心理學家把它們歸類為這個叫做行為,這個叫做信念…
      ◎問:是從不同角度去看的…
      ◎法師:佛法是全面都看到,佛法看的是整體。
      ◎問:那就我們要去回溯那個執著的點的時候,怎樣能比較容易去看到他那執著的點?
      ◎法師:都可以你可以從語言、從行動…
      ◎問:從各方面,就是從整體?
      ◎法師:對,從整體!包括動作、外觀、眼神、思想,還有他固執的喜愛,因為一切的外相都是從他心裡面跑出來的。以後大家有什麼問題,可以盡量來找師父,師父就是大家很好的朋友!
      ◎師兄:我們每個星期六都會在佛光山普賢殿共修,早上因為法師您有事,所以我們的行程就先排去美濃息塵寺參訪湛和法師,在那邊聊天泡茶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